“有了營商環境法治化工作中心,我們企業就有定心丸!”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某科技公司負責人由衷感嘆。該公司因專利技術合同糾紛陷入經營困境,基地法治化工作中心通過“雙線調解”促成各方和解,不僅保護了知識產權,更讓企業迅速恢復生產。這是寧夏以法治護航企業的生動縮影。
機制創新 解憂紓困
為讓法治化營商環境可感可及,寧夏在寧東基地、銀川經開區、閱彩城等重點區域建立多部門聯動的法治化工作機制。審判、檢察、公安、司法行政攜手市場監管、工商聯等部門,提供執法、司法、法律服務等全鏈條保障。目前高效化解涉企糾紛6233件,提供法律服務1125次。銀川經開區模式更獲評全國先進基層服務站點。縣級綜治中心專設營商環境窗口,實現企業訴求“最多跑一地”。
政策護航 提振信心
“171.75萬元獎勵資金到賬了,我們有信心擴大生產!”銀川經開區某臺企負責人表示。這得益于寧夏健全政策兌現機制,修訂招商引資政策釋放紅利。
近年來,寧夏連續三年高規格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大會,建立支持民營經濟“十項機制”,區市縣三級同步設立紓困解難集中辦公機制。立法保障持續加碼——完成黃河流域保護、營商環境、中小企業發展等領域立法,出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“50條”、保障“六個攻堅戰”“30條”。開展制度大起底,清理16.9萬件法規政策文件,破除企業發展枷鎖。
執法有度 監管暖心
銀川市對近3年無重大違規且履責突出的112家企業實施非現場監管,做到“有求必應、無事不擾”。全區重拳整治涉企“四亂”,建立三級年度檢查清單,2025年公布計劃檢查892次。推行智慧監管:市場監管“掃碼入企”使檢查事項減55.6%;生態環境落實包容免罰,1-5月免罰331.1萬元;全區法院清理涉企積案1884件,解封資產5.37億元。
服務前置 精準護航
永寧縣靠前化解某鋁業破產回購案,盤活沉睡十年資產,居民馬小軍拿回購款后感慨“心里大石頭放下了”。
寧夏創新建立新業態“1+2+N”法律服務模式,覆蓋800余家企業、4.2萬就業群體,獲評全國創新案例。組建20個律師團開展“問需求、送服務”活動,500余名精英律師為中小微企業服務200余次。28個市縣法律服務專班靶向對接212個重點項目,提供定制服務264件,以法治清泉滋養市場主體活力奔涌。